第二十屆北京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暨展覽會(BCEIA 2023) 將于2023 年9 月6-8 日在北京· 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順義館)召開,會議將繼續秉承“分析科學 創造未來”的發展理念,圍繞“生命 生活 健康——面向綠色未來”的主題開展學術報告會、論壇和儀器展覽會。
        BCEIA 始創于1985 年,每兩年舉辦一次,已連續成功舉辦了十九屆。第十九屆北京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暨展覽會(BCEIA 2021)于2021 年9 月在北京召開?,F場注冊參會的專業觀眾達33938 人,高水平的學術交流報告627 場次,展出墻報327 篇,評選優秀報展29 篇。參會學者中院士22 名,“長江學者”、“杰青”等行業內知名專家近百位。會議形式新穎,內容豐富,覆蓋面廣,創新性強,以“新冠診療技術發展”為主題的學科交叉領域高峰論壇吸引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展覽會展出面積53400 m2,國內外716 家知名企業參展,展出了大批先進的科學儀器設備。中央電視臺、《中國日報》、人民網等國家重量級媒體對會議的盛況進行了宣傳報道。

BCEIA 2023 大會主席由中國科學院院士、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江桂斌研究員擔任,學委會主席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張玉奎研究員擔任。學術報告會包括大會報告、分會報告、高峰論壇、同期會議、墻報等多種形式。大會報告將邀請全球知名分析科學家分享前瞻性的研究成果,電子顯微學與材料科學、質譜學、光譜學、色譜學、磁共振波譜學、電分析化學、生命科學中的分析技術、環境分析、化學計量與標準物質、標記免疫分析、微全分析十一個分會將設立不同的主題展開研討交流。以“健康”和“雙碳”為主題的兩個高峰論壇,立足當下,著眼未來,探討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門話題。內容豐富、覆蓋面廣、服務民生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控高峰論壇等也將如期舉辦。

  • 大會報告
  • 分會報告
  • 高峰論壇
  • 同期會議
  • 大會報告

  • 分會報告

  • 高峰論壇

  • 同期會議

  • BCEIA2023系列專訪第一期 | 大會主席江桂斌院士

    在新污染物治理上升至國家環保戰略的背景下,江院士暢談了分析科學在應對新污染物環境風險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并介紹了其團隊研制成功的成組毒理學分析系統的相關情況。采訪的最后,江院士對青年分析測試科技工作者和有志從事實驗分析工作的高校學生提出了殷切的期望。

    BCEIA2023系列專訪第二期 | 組委會副主席劉虎威教授

    近年來,臨床質譜在新生兒篩查、體內藥物檢測、孕婦產后監測等方面已經顯示出了強大的優勢,特別是在癌癥等疾病的早期診斷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得到了儀器廠商以及投資機構的重視,成為資本追逐的熱點。但是,質譜儀器應用于臨床分析,還有一些技術性問題有待解決。

    BCEIA2023系列專訪第三期 | 學委會副主席李景虹院士

    李景虹院士提出新能源和環境是可持續發展主要的研究領域,而材料科學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學科交叉,融合發展,相互促進。為解決能量密度、轉換效率等問題,需要對新能源材料的表面結構、反應機制等進行深入研究。光電子能譜、掃描隧道顯微鏡、二次離子質譜等分析儀器能夠實現燃料電池器件、鈣鈦礦、薄膜太陽電池等的精確表征和成分分析。

  • BCEIA2023系列專訪第四期 | 大會副主席張新榮教授

    張新榮教授認為BCEIA最 大的優勢是學術報告會和展覽會在同一時期、同一平臺舉行,相互融合,互為補充,而且在業內都占據很重要的位置,具有廣泛的影響力,這在同行業其他展會中是不多見的。海內外知名的專家、青年才俊匯聚一堂,他們既是前沿科學實驗的探索者,同時也是儀器的直接用戶,企業通過參加學術報告會,可以了解到國際前沿儀器技術創新的最 新發展動向,又能第 一時間知悉用戶的實際需求,便于今后有的放矢地進行研制開發,提供更具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BCEIA2023系列專訪第五期 | 駐會主持工作副理事長劉成雁教授

    在談到BCEIA廣受歡迎的原因時,劉成雁教授認為BCEIA起點高、歷史悠久、品牌影響力深入人心,專業化特征非常顯著,展出的儀器設備在行業內具有風向標的意義。覆蓋面廣、科學素養高、龐大的專業觀眾隊伍也是BCEIA的核心優勢,產、學、研、用相結合,推動了科學儀器技術的創新,也促進了產業的發展。

    BCEIA2023系列專訪第六期 | 青年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周江教授

    周江教授首先介紹了青委會,作為中國分析測試協會最早設立的二級分會,青委會始終秉承服務青年、服務社會的宗旨,緊緊抓住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環境科學的快速發展給化學測量學帶來的機遇,團結全國青年分析測試科技工作者。自2017年起,連續三屆在BCEIA上重磅打造了由眾多“杰青”、“長江學者”參與的青年分析科學家論壇,達到了以高質量的報告內容吸引青年、培養青年的目的,擴大了協會及青委會的影響力和號召力,今年將會繼續舉辦第四屆青年分析科學家論壇,邀請行業內重量級嘉賓分享前沿的科研成果。

  • BCEIA2023系列專訪第七期 | 中山大學歐陽鋼鋒教授

    談到對BCEIA的直觀印象,歐陽教授指出,BCEIA不但可以參與高端、前沿的學術交流討論,還可以觀摩到世界領先的儀器創新技術、了解到國產儀器的發展水平,是非常難得的一次機會,希望大家屆時都來參會觀展。

    BCEIA2023系列專訪第八期 | 中國分析測試協會副理事長再帕爾?阿不力孜教授

    再帕爾教授結合我國質譜儀的發展史介紹了近年來國產質譜儀器取得的卓越成就、并對今后的重點技術方向發展及市場開拓方面給予了寶貴意見。同時就其發明的敞開式空氣動力輔助離子化質譜成像技術(AFADESI-MSI)及其在體內藥物可視化分析、空間分辨代謝組學、腫瘤標志物研究中的應用進行了簡要的介紹。他表示,要繼續以AFADESI-MSI技術為主,去推動空間分辨代謝組學研究,希望這個研究方向在未來能起到引領的作用。

    BCEIA2023系列專訪第九期 | BCEIA2023學術報告會微全分析分會召集人林金明教授

    林教授首先介紹了微全分析的發展歷程及清華團隊研究重點方向。微全分析是一個交叉的學科,涉及化學、生物、物理、材料、機械、電子等專業知識,是未來科學儀器創新和發展的重要核心點之一。今年BCEIA學術報告會新設立的微全分析分會意義重大,希望通過分會的設立,能夠確立我國微全分析研究領域的重要地位,推進我國科學儀器新的高水平發展。

  • BCEIA2023系列專訪第十期 | 中國分析測試協會標記免疫分析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顏光濤研究員

    作為BCEIA 2023學術報告會標記免疫分析分會召集人,顏主任指出,現在標記免疫分析技術占據我國整體體外診斷市場份額的50%以上,且占比有望持續攀升。今后標記免疫分析分會,將一如既往團結國內從事相關檢測技術及產品生產研發、原材料研發的精英專家,為我國在標記免疫分析技術的應用創新與推廣,做出重要的貢獻。

    BCEIA2023系列專訪第十一期 | 中國廣州分析測試中心主任陳江韓研究員

    提到BCEIA,陳主任談到了自己與BCEIA的深厚感情,自20世紀90年代起開始參加BCEIA幾乎從未缺席。BCEIA給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學術報告會和展覽會的緊密結合、齊頭并進,不僅展覽會的規模屢創新高,學術報告會也越來越受到業界的重視。經過多年的培育和發展,BCEIA可謂是中國分析測試界的“第 一名片”,也在世界上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吸引了全 球眾多知名科學家的廣泛參與。陳主任也向同行呼吁,利用BCEIA平臺交流學習。

    BCEIA2023系列專訪第十二期 | 北京工業大學/南方科技大學韓曉東教授

    作為BCEIA學術報告會電子顯微學與材料科學分會召集人,韓教授指出,在過去的一二十年間,電子顯微學在空間分辨率、能量分辨率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經過多年的積累,已經到了發展原位動態顯微學技術的時刻。在原位動態顯微學發展的過程當中,我國在一些方面的研究走在了國際前沿。今年BCEIA學術報告會電子顯微學與材料科學分會將原位動態顯微學作為一個主題進行探討,期待與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共同交流先進的技術和經驗。

  • BCEIA2023系列專訪第十三期 | BCEIA 2023學術報告會環境分析分會召集人劉倩研究員

    作為環境分析分會的召集人,劉倩研究員指出,微納尺度顆粒物包含大氣細顆粒物和人工納米材料等諸多不同類型污染物,可能會對人體造成慢性的、長期的危害,未來需要更多的研究來揭示這些全身性的多器官危害。微納尺度材料的檢測面臨著環境濃度下納米顆粒的識別與表征、多維表征信息的同時獲取、來源追溯、檢測標準化四個方面的挑戰,對檢測方法和檢測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BCEIA2023系列專訪第一期 | 大會主席江桂斌院士

      在新污染物治理上升至國家環保戰略的背景下,江院士暢談了分析科學在應對新污染物環境風險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并介紹了其團隊研制成功的成組毒理學分析系統的相關情況。采訪的最后,江院士對青年分析測試科技工作者和有志從事實驗分析工作的高校學生提出了殷切的期望。

    • BCEIA2023系列專訪第二期 | 組委會副主席劉虎威教授

      近年來,臨床質譜在新生兒篩查、體內藥物檢測、孕婦產后監測等方面已經顯示出了強大的優勢,特別是在癌癥等疾病的早期診斷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得到了儀器廠商以及投資機構的重視,成為資本追逐的熱點。但是,質譜儀器應用于臨床分析,還有一些技術性問題有待解決。

    • BCEIA2023系列專訪第三期 | 學委會副主席李景虹院士

      李景虹院士提出新能源和環境是可持續發展主要的研究領域,而材料科學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學科交叉,融合發展,相互促進。為解決能量密度、轉換效率等問題,需要對新能源材料的表面結構、反應機制等進行深入研究。光電子能譜、掃描隧道顯微鏡、二次離子質譜等分析儀器能夠實現燃料電池器件、鈣鈦礦、薄膜太陽電池等的精確表征和成分分析。

    • BCEIA2023系列專訪第四期 | 大會副主席張新榮教授

      張新榮教授認為BCEIA最 大的優勢是學術報告會和展覽會在同一時期、同一平臺舉行,相互融合,互為補充,而且在業內都占據很重要的位置,具有廣泛的影響力,這在同行業其他展會中是不多見的。海內外知名的專家、青年才俊匯聚一堂,他們既是前沿科學實驗的探索者,同時也是儀器的直接用戶,企業通過參加學術報告會,可以了解到國際前沿儀器技術創新的最 新發展動向,又能第 一時間知悉用戶的實際需求,便于今后有的放矢地進行研制開發,提供更具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 BCEIA2023系列專訪第五期 | 駐會主持工作副理事長劉成雁教授

      在談到BCEIA廣受歡迎的原因時,劉成雁教授認為BCEIA起點高、歷史悠久、品牌影響力深入人心,專業化特征非常顯著,展出的儀器設備在行業內具有風向標的意義。覆蓋面廣、科學素養高、龐大的專業觀眾隊伍也是BCEIA的核心優勢,產、學、研、用相結合,推動了科學儀器技術的創新,也促進了產業的發展。

    • BCEIA2023系列專訪第六期 | 青年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周江教授

      周江教授首先介紹了青委會,作為中國分析測試協會最早設立的二級分會,青委會始終秉承服務青年、服務社會的宗旨,緊緊抓住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環境科學的快速發展給化學測量學帶來的機遇,團結全國青年分析測試科技工作者。自2017年起,連續三屆在BCEIA上重磅打造了由眾多“杰青”、“長江學者”參與的青年分析科學家論壇,達到了以高質量的報告內容吸引青年、培養青年的目的,擴大了協會及青委會的影響力和號召力,今年將會繼續舉辦第四屆青年分析科學家論壇,邀請行業內重量級嘉賓分享前沿的科研成果。

    • BCEIA2023系列專訪第七期 | 中山大學歐陽鋼鋒教授

      談到對BCEIA的直觀印象,歐陽教授指出,BCEIA不但可以參與高端、前沿的學術交流討論,還可以觀摩到世界領先的儀器創新技術、了解到國產儀器的發展水平,是非常難得的一次機會,希望大家屆時都來參會觀展。

    • BCEIA2023系列專訪第八期 | 中國分析測試協會副理事長再帕爾?阿不力孜教授

      再帕爾教授結合我國質譜儀的發展史介紹了近年來國產質譜儀器取得的卓越成就、并對今后的重點技術方向發展及市場開拓方面給予了寶貴意見。同時就其發明的敞開式空氣動力輔助離子化質譜成像技術(AFADESI-MSI)及其在體內藥物可視化分析、空間分辨代謝組學、腫瘤標志物研究中的應用進行了簡要的介紹。他表示,要繼續以AFADESI-MSI技術為主,去推動空間分辨代謝組學研究,希望這個研究方向在未來能起到引領的作用。

    • BCEIA2023系列專訪第九期 | BCEIA2023學術報告會微全分析分會召集人林金明教授

      林教授首先介紹了微全分析的發展歷程及清華團隊研究重點方向。微全分析是一個交叉的學科,涉及化學、生物、物理、材料、機械、電子等專業知識,是未來科學儀器創新和發展的重要核心點之一。今年BCEIA學術報告會新設立的微全分析分會意義重大,希望通過分會的設立,能夠確立我國微全分析研究領域的重要地位,推進我國科學儀器新的高水平發展。

    • BCEIA2023系列專訪第十期 | 中國分析測試協會標記免疫分析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顏光濤研究員

      作為BCEIA 2023學術報告會標記免疫分析分會召集人,顏主任指出,現在標記免疫分析技術占據我國整體體外診斷市場份額的50%以上,且占比有望持續攀升。今后標記免疫分析分會,將一如既往團結國內從事相關檢測技術及產品生產研發、原材料研發的精英專家,為我國在標記免疫分析技術的應用創新與推廣,做出重要的貢獻。

    • BCEIA2023系列專訪第十一期 | 中國廣州分析測試中心主任陳江韓研究員

      提到BCEIA,陳主任談到了自己與BCEIA的深厚感情,自20世紀90年代起開始參加BCEIA幾乎從未缺席。BCEIA給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學術報告會和展覽會的緊密結合、齊頭并進,不僅展覽會的規模屢創新高,學術報告會也越來越受到業界的重視。經過多年的培育和發展,BCEIA可謂是中國分析測試界的“第 一名片”,也在世界上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吸引了全 球眾多知名科學家的廣泛參與。陳主任也向同行呼吁,利用BCEIA平臺交流學習。

    • BCEIA2023系列專訪第十二期 | 北京工業大學/南方科技大學韓曉東教授

      作為BCEIA學術報告會電子顯微學與材料科學分會召集人,韓教授指出,在過去的一二十年間,電子顯微學在空間分辨率、能量分辨率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經過多年的積累,已經到了發展原位動態顯微學技術的時刻。在原位動態顯微學發展的過程當中,我國在一些方面的研究走在了國際前沿。今年BCEIA學術報告會電子顯微學與材料科學分會將原位動態顯微學作為一個主題進行探討,期待與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共同交流先進的技術和經驗。

    • BCEIA2023系列專訪第十三期 | BCEIA 2023學術報告會環境分析分會召集人劉倩研究員

      作為環境分析分會的召集人,劉倩研究員指出,微納尺度顆粒物包含大氣細顆粒物和人工納米材料等諸多不同類型污染物,可能會對人體造成慢性的、長期的危害,未來需要更多的研究來揭示這些全身性的多器官危害。微納尺度材料的檢測面臨著環境濃度下納米顆粒的識別與表征、多維表征信息的同時獲取、來源追溯、檢測標準化四個方面的挑戰,對檢測方法和檢測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澳门铁算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