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招標單位:清華大學 正在招標
- 招標產品:干燥箱/烘箱,高光譜成像儀,細胞培養監測系統/細胞培養箱,DNA測序儀/基因檢測儀,基因擴增儀,核酸提取儀
- 招標編號:清設招第20230122號等
- 儀器網 2023-08-07 14:02:24 點擊 6 次
- 【預算1837.7萬 清華大學采購自動化細胞培養箱】,招標編碼為【清設招第20230122號等】,招標項目內容包括【自動化細胞培養箱、自動化干燥箱、高通量自動定量空間表型分析儀、一體化臨檢測序系統、高通量基因測序儀、自動化細胞擴增系統、自動核酸提取儀、全場景顯微成像分析系統】,投標截止到【2023-08-25 08:45】,歡迎合格的供應商前來投標
-
近日,清華大學自動化干燥箱、自動化細胞培養箱,高通量自動定量空間表型分析儀,一體化臨檢測序系統,自動化細胞擴增系統,自動核酸提取儀,全場景顯微成像分析系統,高通量基因測序儀采購項目進行公開招標,招標項目的潛在投標人應在北京市海淀區文慧園北路10號,中教儀總公司北師大辦公樓509室獲取招標文件,歡迎合格的供應商前來投標。
一、項目基本情況
項目編號
名稱
數量
預算金額
清設招第20230122號(0873-2301HW3L0285)
自動化干燥箱
1臺
265萬元
自動化細胞培養箱
1套
清設招第20230123號(0873-2301HW3L0284)
高通量自動定量空間表型分析儀
1套
350萬元
清設招第20230124號(0873-2301HW3L0286)
一體化臨檢測序系統(國產)
1套
335萬元
清設招第20230125號(0873-2301HW3L0283)
自動化細胞擴增系統
1套
120.4萬元
清設招第20230126號(0873-2301HW3L0282)
自動核酸提取儀(國產)
1套
119萬元
清設招第20230129號(0873-2301HW3L0296)
全場景顯微成像分析系統
1套
198.3萬元
清設招第20230130號(0873-2301HW3L0295)
高通量基因測序儀
1套
450萬元
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簽訂之日起至質保期滿結束。
本項目( 不接受 )聯合體投標。
二、獲取招標文件
時間:2023年08月04日 至 2023年08月11日,每天上午9:00至11:00,下午14:00至16:00。(北京時間,法定節假日除外)
地點:北京市海淀區文慧園北路10號,中教儀總公司北師大辦公樓509室
方式:建議采用匯款形式進行報名,請按本公告“其他補充事宜”所述賬戶信息匯款(不接受個人賬戶匯款),請您在本公告頁面最下方附件自行下載“報名登記表”填寫,將報名登記表(word文本形式)、匯款底單、法定代表人授權書 (加蓋公章的彩色PDF掃描件)、被授權人身份證復印件(加蓋公章的彩色PDF掃描件)一起發送至[email protected];文件售價500元/包,文件售后不退。
售價:¥50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標文件售價總和
三、提交投標文件截止時間、開標時間和地點
項目編號:清設招第20230122號:
開標時間:2023年08月25日 08點45分(北京時間);
清設招第20230123號、清設招第20230129號:
開標時間:2023年08月25日 08點30分(北京時間);
清設招第20230124號、清設招第20230126號:
開標時間:2023年08月25日 08點00分(北京時間);
清設招第20230125號、清設招第20230130號:
開標時間:2023年08月25日 08點15分(北京時間);
地點:北京市海淀區文慧園北路10號,中教儀總公司北師大辦公樓4層會議室。
四、對本次招標提出詢問,請按以下方式聯系。
1.采購人信息
名 稱:清華大學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清華大學
聯系方式:安老師 010-56118856
2.采購代理機構信息
名 稱:北京中教儀國際招標代理有限公司
開戶行:廣發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自貿試驗區國際商務服務片區支行
賬號:6232593799007896676
地 址:北京市海淀區文慧園北路10號,中教儀總公司
聯系方式:謝杰、劉欣、杜健、李興達 010-59893114、59893122、59893131
3.項目聯系方式
項目聯系人:謝杰、蔣旭、韓壽國、楊碩、劉欣、陳清、楊軼
電 話:010-59893114、010-59893131、010-59893122
欲了解更多資訊,查看官方招標公告>>>
預算1837.7萬 清華大學采購自動化細胞培養箱
清華大學(Tsinghua University),簡稱清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選”珠峰計劃“、”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為九校聯盟、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清華大學—劍橋大學—麻省理工學院低碳能源大學聯盟成員。 清華大學誕生于1911年,依托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建立,因北京西北郊的清華園而得名,初稱“清華學堂”,是清政府設立的留美預備學校,翌年更名為“清華學?!?;為嘗試人才的本地培養,1925年設立大學部,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學校南遷長沙,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聯合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改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遷回清華園,1952年成為一所多科性工業大學;改革開放以來,學校先后恢復或新建了理科、經濟、管理和文科類學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繼續教育學院。 清華大學是中國乃至亞洲最著名的高等學府之一,在長達百年的辦學歷史中,2位共和國主席、7位中央政治局常委、14名兩彈一星獲得者、600余名院士從這里走出,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等一大批學術巨匠曾在此執教,恰如清華園工字殿內對聯所書——“檻外山光,歷春夏秋冬、萬千變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東西南北、去來澹蕩,洵是仙居”